0512-67286665

新加坡成为中国中产家庭海外定居的热门选择

来源:未知发表时间:2025年04月02日 14:42:31浏览量:

如果说十年前移民是土豪们的课外兴趣班,现在已然演变成中产家庭的必修课。毕竟当补习费追平房贷、学区房跌成盲盒,在资产保值压力与教育焦虑的双重驱动下,很多人开始研究如何优雅地“战略转移”——比如把鸡娃战场从黄冈密卷切换到新加坡河畔。

新加坡成为中国中产家庭海外定居的热门选择。

中产移民潮的底层逻辑

《2023中国国际移民报告》显示,资产在500万-3000万人民币的中产家庭已构成移民主力。这一现象背后存在显性推力:疫情后国内核心城市房产估值平均回调15%-25%,而教育成本却以年均8%的速度递增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72%的受访家庭将“基础教育改革”列为核心动因——当国内重点中学学生日均学习时长突破12小时,当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五年超400万,部分家长开始重新评估应试体系的时间成本与回报率。

而根据新加坡的数据统计,15岁以下青少年近视率(35%)仅为中国同年龄段(67.4%)的一半,中小学生日均作业时间控制在1.5小时内。这种教育生态的差异性,成为中产家庭进行风险对冲的重要参照。

移民路径的现实门槛

新加坡现行移民有三把钥匙:投资、工作、读书,实际操作中已呈现显著分化。

靠投资润坡现在已经越来越难了,因为新加坡的一系列税收、营商政策,利好有钱人,吸引了大量富豪,靠钱润坡的门槛也水涨船高。带着小目标想开家族办公室的富豪们发现,当年能买泳池别墅的预算,现在只够申请个“候补席”。

更惨的是打工人,以为手握高薪offer就是人生赢家,结果发现PR申请像极了爱情——你以为在认真谈恋爱,人家只是把你当备胎。现在来新加坡工作,有能力薪资又高的太多了,拿着EP等了8、9年,依然拿不到PR,黯然回国的大有人在。

最稳当、门槛最低的方式,就是靠留学。其内在逻辑在于,新加坡政府将教育系统视为文化融合的天然过滤器,特别是对基础教育阶段移民的孩子或者家庭表现出明显政策倾斜。

教育通道的实操路径

路径A:基础教育阶段留学润

选择新加坡政府中小学就读的家庭具有显著优势。根据教育部规定,小学和中学的国际学生可通过AEIS考试(国际生入学统考)入读公立学校。关键时间窗口出现在小学五年级前——此阶段转入的学生,在完成政府学校课程体系,并参加PSLE(小六会考)后,PR申请成功率大大提高。中学阶段过来的孩子,如果成绩不太差,也是有很大希望。

而且,新加坡对这样的家庭,还有友好的陪读政策。母亲可申请陪读准证(LTVP),前12个月禁止工作,但在子女就读政府学校满1年后,可以申请工作准证,这为家庭财务规划提供了缓冲空间。

路径B:高等教育衔接就业润

如果错过了基础教育阶段,本科硕士来,会比较难在就读过程中拿到身份,但是新加坡是很欢迎当地公立大学毕业的学生,在新加坡留下工作的,所以可以曲线救国,毕业后在新加坡工作,然后拿永久身份。

国立大学(NUS)、南洋理工(NTU)、管理大学(SMU)等公立院校毕业生享有EP政策倾斜,可以在申请打分时候加20分。如果家有学霸娃,本科阶段就就读新国立、南洋理工这样的学校,在新加坡找优质工作和申请PR,都不是太大问题。

在线客服系统